近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重磅发布商事纠纷典型案例,聚焦票据、破产、合同等关键领域,为全省商事纠纷裁判立标杆。令人振奋的是,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两大案件强势入选:
案例三:谢捷夫律师破 “背靠背” 条款困局,为中小企业追回 8000 万救命款。
案例九:章敏律师操盘预重整,让光电子芯片高新企业绝境重生。
两大案例不仅成司法实践范本,更彰显观筑律师 “解企业之难、护产业之基” 的硬核实力!
案例三“背靠背”条款效力
基本案情
某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某磁公司签订医疗物资购销合同后又签订补充协议,约定某磁公司先行向上市公司供货,上市公司通过赊销方式将所购物资投放市场,待上市公司回款之后再向某磁公司支付货款。
合同履行后,因下游企业经营困难,上市公司拖欠某磁公司货款1.6亿余元。某磁公司作为科技型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因此面临前期医药科研成本投入全部作废的境地,且差欠数百名工人工资无法发放,对外承担大量债务成本,承受重大失信风险,濒临破产边缘。某磁公司遂向法院起诉上市公司主张货款,审理期间上市公司支付了部分货款,仍有8000余万元货款未付。
一审法院认为“背靠背”支付条款有效,未支持某磁公司的主张。二审期间,武汉中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认定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上市公司收到回款后再向某磁公司支付货款的条款无效,改判上市公司向某磁公司支付剩余款项8000余万元。
典型意义
合同中的“背靠背”条款,是指付款义务方以收到第三方款项作为向债权方付款前提的条款。商业实践中,大型企业往往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通过“背靠背”条款将自身商业风险转嫁给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明显有失公允。
2024年8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合同中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的“背靠背”条款无效,据此强调商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诚信原则。
本案通过准确适用批复意见,有力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真正做到平等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具有典型意义。
办案札记/ 谢捷夫律师
能够代理本案并最终助力委托人胜诉,我内心倍感欣慰。本案核心争议 “背靠背” 条款效力,直接关系民营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办案中,我紧扣《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民法典》等关键依据,结合最高法相关批复,清晰论证该条款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平原则应属无效。同时,积极梳理结算单、《还款协议》《催款函》等证据,完整呈现案件事实。
此次胜诉不仅为委托人追回欠付货款及违约金,更推动 “背靠背” 条款司法认定明确化,为维护中小企业权益提供有力司法实践参考,也让我更坚定了以专业法律力量护航小微企业发展的初心。
案例九破产重整
基本案情
武汉某高新技术企业系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经营困境。2024年7月8日,该公司向武汉中院提出重整及预重整申请。
武汉中院经审查,发现该公司作为光电子芯片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人员产线完整,研发生产能力尚存,具备较高市场价值和行业发展前景,经征询主要债权人意见,启动预重整程序。
预重整期间,武汉中院适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预重整工作指引》,指导预重整管理人规范、高效地开展各项预重整工作:在三个月内审查确认140名债权人1.5亿元债权,同步推进审计、评估、重整投资人招募等工作;在深入清产核资、查清财产状况基础上,明晰企业重整价值,全面准确披露重整信息,成功招募半导体领域龙头企业为投资人,获得重整资金7000万元;推动债务人与各顺位债权人、重整投资人充分沟通协调,拟定债权调整受偿安排合法合理、出资人权益调整公平公正、经营计划切实可行的预重整方案,并获各表决组高票通过。
2024年10月31日,武汉中院终结预重整程序,裁定受理该公司重整申请。转入重整程序后,武汉中院指定管理人,确认预重整阶段已完成的债权审查、方案表决效力延续至庭内重整程序,实现预重整与重整程序有序衔接。同年12月31日,武汉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截至目前,重整计划已顺利执行完毕,该公司按照重整计划清偿债务后,企业产线、核心技术、管理团队得以保留,经营恢复正常。
典型意义
本案是人民法院充分发挥预重整制度功能,实现预重整与重整程序优势叠加,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典型案例。
武汉中院遵循《预重整工作指引》规定的程序规则和操作框架,从企业资产状况、技术工艺、行业前景、债权人和债务人意愿等多维度识别企业重整价值和可行性,释放预重整制度功能;临时管理人在三个月内高质量完成债权审查、财产状况调查等基础工作;武汉中院在充分披露重整信息的基础上,成功引入重整投资人,并引导各方重整参与人协商拟定重整方案;在转入重整程序后,高效批准和推进重整计划执行,实现了预重整与重整程序的有效衔接和成果延续。
本案的审理助力困境中的硬科技企业开辟再生路径,实现了“保产业、保企业、保就业”的统一,为司法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办案札记/ 章敏律师
预重整的本质,是为陷入困境的企业在法律框架下争取 “重生机会”,而非简单走完程序。该案中,量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债务积压,多方债权人诉求不一,核心经营一度停滞,陷入 “清算则各方受损、重整难破局” 的僵局。
作为管理人,我们始终以 “保企业、稳就业、护权益” 为核心,一边积极对接重整投资人,推动投资款按期到账;一边反复与债权人、税务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差异化清偿方案,有序推进款项分配。最终,大部分职工债权全额清偿,多类债权按计划落地,为企业后续股权变更、资产移交打下基础。
我始终觉得,预重整的关键不是 “走流程”,而是用专业打破僵局。看着企业逐步迈向正轨,更坚信这场 “破局战” 的价值 —— 既让企业 “活下来”,也守住了债权人权益与员工生计,这正是破产重整的意义所在。
此次两大案例入选省高院典型案例,不是偶然。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深耕商事法律领域多年,始终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面对不公平条款,敢于为中小企业 “硬刚”;面对企业生死局,善于用法律工具 “续命”。观筑律师始终坚信:好的商事法律服务,不止是 “赢案子”,更是帮企业 “解难题、谋发展”。
未来,观筑将继续以专业为刃、以责任为盾,为湖北企业保驾护航,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更多法律力量!
企业遇商事纠纷?想做法律风险防控?欢迎联系湖北观筑律师事务所,让专业律师为您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